近年来,针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不正社会风气,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计生协会扎实推进落实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积极宣传人口发展新理念、新策略、新政策,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活动,倡导婚育新风,促进家庭和睦幸福,引导辖区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倡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正确婚嫁理念,促进形成婚事简办、婚事新办、婚事廉办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一是成立红白理事会,出台了“喜事新办倡议书”。通过不定期召开会议,不断研究总结良好的民风民俗,出台婚俗改革倡议书;通过宣传单、公开栏、村内志愿者和“村村响”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向村民介绍婚姻法规、宣传婚俗改革,提倡婚事新办,具体包括以参加集体婚礼、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举办,倡议“零彩礼结连理”,鼓励广大青年成为婚育新风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自觉抵制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崇尚节俭,提倡喜事廉办,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引导村民以实际行动贯彻婚俗改革。
二是组建宣传劝导队,开展抵制高价彩礼知识讲座。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详细讲解高额彩礼的危害,倡导群众不拿金钱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不把仪式和婚俗作为衡量婚事的标尺,不让高额彩礼绑架了美好婚姻。针对适婚、备婚的家庭,组织劝导队通过开展入户劝导、签订承诺书以及群众监督等形式,对“重点人群”提前介入宣传引导,做好动态跟踪和实时劝导。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自由平等,节俭文明的婚姻新风,并且教育子女积极争做婚姻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
三是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婚俗改革承诺书。要求村两委、党员率先垂范,自我约束,主动带头签订承诺书,要求党员干部只有婚丧事可操办,但要限于亲友,止于四邻,置席不得超过15桌,且要事先向村两委报告。去年才结婚的村民何旭说到“我结婚时仅办了10桌宴席,只请了两家的亲戚朋友作见证,而且从以前浪费的‘两餐’变成了现在简单的‘一餐’,简办后还节省了很多费用,省了不少钱,好处真是实实在在的。”
随着形式多样的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活动开展以来,东地村新人结婚零彩礼,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婚育新风的理念深植群众心中,东地村干部、群众争做新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争做婚育新风、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让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成为时代风尚。东地村村民陈丹说:“婚俗改革倡议书制定以来,各家喜事不再大操大办,减轻了负担,我们都非常支持。”目前,东地村被评为巴彦淖尔市民族团结示范村,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
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育新风,是对婚姻美好的祝福,也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就能在推动婚俗文化的沿袭与革新中,绘写全新的文化图景,帮助更多人拥有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