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盟计生协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统计排名>杭锦后旗>正文
头道桥镇计生协联合联增村协会开展“学党史 建粮田 办实事 庆百年”主题党日活动
───
发布时间:2021-07-12 11:05 作者:杭锦后旗王丽 来源:杭锦后旗 浏览次数:

 2021年7月9日头道桥镇计生协联合联增村协会在四级联创全域绿色生产基地所在地头道桥镇联增村开展“学党史 建粮田 办实事 庆百年”主题党日活动,农牧厅副巡视员吴忠岩、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林利龙、杭锦后旗旗长韩志业、副旗长王占伟、农牧和科技局局长余强、头道桥镇党委书记李文舟、镇长李发荣等有关领导及相关党员代表出席了活动

 观摩篇

 头道桥镇青椒间种西瓜基地     

      联增村新型职业农民刘培新在“四级联创”团队的带动下,越来越明白,只有依靠科学才能种好地,发家致富。2019年成立了新建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农户一起应用新技术、抱团经营闯市场。今年流转联增村5组土地600亩,全部用水肥一体化,推广运用青椒间种西瓜+二茬秋菜的种植模式,现在种植结构得以调整,改变了以往只种玉米、葵花、小麦等传统作物的单一种植结构。该项集成模式充分利用土、肥、水、热、光照、空间资源,实现了河套灌区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目标,亩产值可达8300元以上。



 

 头道桥镇高蛋白小麦基地     

     头道桥镇是奶牛养殖大镇,存栏奶牛16860头,泌乳牛5800多头,日产奶180多吨,肉牛2000头,饲草料需求量较大,每年种植玉米在7万亩左右,其中种植专门青贮玉米1万亩,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还需要从外地进口大量的牧草,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加快高标准饲料基地建设,力争实现全镇牧草种植的多元化和营养的全面化,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种养结合产业模式,头道桥镇引进了一种身高1.75米的大个头小麦。该小麦的与众不同有四:一是茎秆粗壮,有韧性,抗倒伏。二是一年两茬,第一茬收割后,会从根部冒出新的叶片,据了解,每年除了收获600斤小麦外,还可以生产4吨左右的牧草。三是蛋白含量高,能为牲畜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四是易晾晒,容易储存,符合当地储存环境。



 头道桥镇订单小柿子基地     

       头道桥镇新丰村引进杭后佳慧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与北京海南佳伟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签订蔬菜收购订单,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小柿子(千禧圣女果)订单农业。佳慧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650亩,涉及农户113户,确定最低收购价格为每斤2元,农户种植过程中所需种苗、肥料、农药、技术指导等均由合作社垫资提供,目前每亩地公司垫资投入4000余元,预计每亩产值在10000斤,按照保底价,一亩地的毛收入为2万元,抛去开支费用,亩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农民收入有保障。为进一步做好小柿子包装、存储、转运和投放市场等各环节工作,镇政府申请旗乡村振兴局盘活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150万元,建设包装车间、冷库、放货台等其他配套设施,农户采摘的柿子,合作社统一收购上来,集中进行筛选,就地打包好,直销北京、海南等地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将农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销一体化链条,提升农产品价值。





     2015年由内蒙古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牵头,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建立了“三级联创”控肥增效示范园区,成立了“三级联创”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三五三”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横纵联合”合作模式为支撑,重点开展控肥增效、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等领域的绿色化、标准化技术研究和集成,同时在驻地开展“65122”工程、精准扶贫、挂职第一书记、宣传培训等工作。2017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加入到联创队伍中,由“三级联创”升级为“四级联创”,成立了“四级联创”岗位专家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突出科技创新,在生产一线解决农民技术难题,集成了包括“四控两化一改一提”等8套全程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助推当地农业绿色发展。园区示范面积从2015年1066亩控肥增效示范区开始到现在1.6万亩,分布在头道桥镇联增村3、4、5、6社,涉及农户302户,辐射周边6万亩。创建内容上由土肥水单一链条向农业生产的全链条拓展,由单一的业务创建向党建、扶贫、人才培养等方面延伸,“四级联创”探索形成的“三带头、五落实、三方考核”的“三五三”工作机制,是党建业务融合模式的典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打印〗〖关闭